|
|
|
 |
宗亲族谱 |
|
|
|
|
有关广西全州湖南东安等地宾氏松坡公一派的脉络说明--宾恩信20040510 |
|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宾家人论坛 (http://www.binjiaren.com/bbs/index.asp) -- 宾氏族谱研究 (http://www.binjiaren.com/bbs/list.asp?boardid=14) ---- 转贴会长恩信族叔有关广西全州湖南东安等地宾氏松坡公一派的脉络说明 (http://www.binjiaren.com/bbs/dispbbs.asp?boardid=14&id=653)
|
-- 作者:賓澤歐 -- 发布时间:2004-5-16 16:54:35
-- 转贴会长恩信族叔有关广西全州湖南东安等地宾氏松坡公一派的脉络说明 转贴会长恩信族叔有关广西全州湖南东安等地宾氏松坡公一派的脉络说明
泽欧族侄雅鉴: 影碟及照片传输困难,故邮来与你共享怀祖之思! 大田地处全州县文桥镇,东北与湖南东安县相接,湘江去境东可四公里,山环水绕田地肥沃。唐宋元迄明洪武二十七年隶湖广(今湖南、湖北)全州清湘县,明洪武二十七年改隶广西桂林府全州全县升乡四都。明清之际,全州分为六乡,升乡居北,为县之人文荟萃之地,故有富贵落升乡之说。升乡的方言以上八里下九里为区分,上八里与下九里方言大同小异。文桥属下九里方言,其分界线在黄沙河下游之三公里处,村落均散居于湘桂走廊之湘江河谷,向为中原进出岭南之交通孔道。文桥向称全州粮仓。 相传大田宾姓十兄妹,九男一女,故家谱列为十甲,九甲为女出为伍姓妇,九甲不列于谱。当地俗谚:大田村大田村,十排九姓宾。松坡公在当地的影响非常之大,鼎盛时期,玉真观、藏书楼等文物古迹称甲一方,玉真观曾列有元至元皇帝(忽必烈)的圣旨,即宾都循请兵却寇记一文,遭遇文革劫难今荡然无存矣!宾姓族人为当地经济、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故宾姓为当地望族。大碧头村西去大田可十五公里,东北与东安、零陵接壤,属上八里方言,其语系与东安井头墟、高峰、文塘等尚可交流,余八十年代初路经井头墟,当地方言均能听懂,不知山口铺有否方言,如有亦能听懂。大碧头古属升乡,今属庙头镇,地处湘江东岸,隔江与大田遥相呼应。 松坡公子孙繁衍,散居各地,或因交通闭塞,或因战乱天灾,天长日久,音讯阻断,若阳朔冬瓜寨、老村、下石孟,雁山区木元堡,此皆松坡公后裔,然久失谱记,仅代代口传,知自大田移居,世系已乱,同治、民国之谱均未收列,悲哉痛哉!今幸进广、志刚族中志士,搜罗断简,查看残碑,追根溯源,志在三修松坡公家谱,以归宗睦族为己任。余与进广弟访得冬瓜寨八十余岁之宾姓长辈,其孜孜于谱事,虽不学无文,然将阳朔、雁山、临桂之宾姓世系,用大红纸开列备记详尽。其始祖世通公自大田迁移赫然列于榜首,观后肃然起敬。其口传民国年间山口铺曾派俩先生来冬瓜寨修谱,因未竟其事于村边池塘自尽。此事显纯传说,虽无其事,足可证民国谱之艰辛,步程公之功高,更激励吾辈加速三修家谱。 人类或将征服宇宙,然人类的起源亦为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美国的历届总统,亦不讳自己的祖先,或本于英国,或本于法国,不一而足,而世系昭然,历久不乱。韩国亦然。文明世界敢以忘祖为荣?大陆文革混乱,传统文化几近泯灭,劫后余波,不学无术之徒,视家谱为迷信,其不知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方之有志,兴亡治乱昭然可鉴矣!韩国大邱宾氏,远在异邦,观其家谱,世系昭穆,长幼森然,其始祖宋末东迁事迹历历在目,吾辈不禁汗然!吾松坡公后裔,代有贤才,谱可断否?是则宵衣旰食,誓成三修大业,此其志与贤侄共勉哉! 松坡公派下万七郎公第二十一代孙宾恩信谨致四月二十二日于桂林
恩信族叔您好 据父亲告知他少小离家时的印象,山口铺确是方言盛行,附近一带相同,只是离乡四五十年,探亲时反而听不懂家乡方言。据民国二十四年全县志,以及民国六十八年东安县志新增采访实录,如穿衣上八里发音「祖以」,下九里「地衣」,而井头墟、山口铺一带发音「跌衣」;如读书则分别是:上八里「度书」,下九里「头书」,东安「投须」;又如筷子则分别是:上八里「怀以」,下九里「贵赏」,东安「快手」等等。小时候父亲曾告诉我,爸爸家乡话叫「达达」,与升乡上八里「大大」、下八里「达达」类似。近年父亲又说家乡话祖父叫「嗲嗲」,不知道我们升乡那里又怎么发音? (下略) 族侄泽欧 敬上20040510
泽欧族侄雅鉴: 升乡方言,实与山口铺同类,祖先的发言,与山口铺相同,仅只音调有所区别。 (中略) “玉真观曾刊列有元至元皇帝的圣旨”。至元是元朝忽必烈皇帝的第二个年号,至元十三年即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其实松坡公并不是宾氏始迁全州的始祖。同治、民国谱均尊其为始祖,实因年代久远,战乱频仍,原存家谱荡然无存,仅见玉真观碑文记载松坡公事迹,松坡公的文治武功庇佑后世子孙。 宾氏唐末五代始迁大田至今存疑,谱序中业鳌族伯提及始祖始迁粤西平南,再迁升乡大田。此次我专程到平南宾氏始祖宥聚公坟山拜谒,想理清迁徙路线及年代,平南宥聚公碑文记载三兄弟避元明交替兵乱,由广东南雄府玑珠巷迁居平南宾村,长兄宥文迁湖南,二兄宥武迁全州,仅记叙三兄弟匆匆握别,后世子孙无考。近见衡山宾氏家谱,确载系从平南迁入。若按平南家谱记载全州始祖为宾宥公,则松坡公为南宋末人物,宾宥公为元末明初人物,至少差八十年到一个世纪,无法吻合,且松坡公之前尚有几代人可考。始祖由蜀迁平南再迁全州,时间无法衔接,广东南雄玑珠巷与四川绵阳绵竹县鹅岭大丘相差十万八千里,亦无法理清。此次博白聚会,得以阅博白、平南、衡山、四川族谱,均记载为大梁郡、大梁堂,以此推测,南方的宾氏或始迁于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 松坡公实为南宋末年人物,其请兵却寇事迹为:德佑二年,东安、祁阳等处强贼三千人拥入升乡四都,松坡公向陈州牧请兵,并出资犒军;州牧应松坡公之请发兵,配合宾氏族人,将强贼驱赶出境,保全了一方百姓。宋亡,地方士绅官宦联名向忽必烈上章,请求旌扬松坡公功德,忽必烈下圣旨予以褒奖。碑文或在松坡公没后所立,或其时松坡公尚健在,已无法考证。同治、民国家谱记载松坡公事迹,亦疑云重重。 夏朝宾圉公事迹,系山口铺安第老前辈于道光二十四年所作《宾氏世系考》叙及。安第老前辈在文中追溯宾氏的发源,十分详尽,并提出了他的见解。待民国家谱重刊告竣后你将看到此一篇史实史论均精妙的好文章。 恩 信 五月十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