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查看留言 |
|
|
|
留言标题: |
2019-9-28 21:34:18 历史上与宾氏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

留言内容: |
历史上与宾氏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整理/广西博白 宾业海
其一:背城借一
成语出处
《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解释
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成语故事
公元前589年,晋、鲁、卫三国的联军击败齐军后,齐倾公派大臣宾媚人(即国佐,曾主持齐国之政)带上贿赂去见晋军主帅,当时晋方提出了屈辱齐国的苛刻条件:必以齐侯之母为人质,并且将齐国境内田间的垄亩变成东西走向,这样道路、水渠都将成为东西方向,以便晋军的行动,宾媚人本着维护齐国尊严,坚决地加以拒绝,并准备决一死战(原话中为背城借一)。再加上鲁、卫两军主将的劝说,晋终于放弃了继续进攻的主张,签订了盟约,齐国得以转危为安。后来以"背城借一"表示誓与敌人决一死战。
【举例造句】
合家细弱,依栖于此,屡被封家女子,横见摧残,今欲~,烦君属檄草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幸亏在万分危急之中,我的理智还不肯服输,它背城借一的坚决战斗。"(韦君宜《牺牲者的自白》)
"盖侵扰无已,势不得不铤而走险,背城借一。"(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冈。"(苏轼《景纯复以二篇仍次其韵》之二)
"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左传•成公二年》)
"整三军背城借一,再兴王室。" (明 徐复祚《投梭记•却说》)
其二:宾卑聚之勇
成语出处:先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齐庄公之时,有士曰宾卑聚。梦有壮士,新素履,墨剑囊。从而斥之,唾其面。宾卑聚寤(寤wù,睡醒),徒梦也,终夜坐自不快。明白,召其友而告之曰:“吾少好勇,年六十而无所挫辱,今夜辱,吾将索其形。期得之,则可;不得,将死之。”每朝与其友俱立于衢。三日不得,却而自殁。
解释:勇士宾卑聚把梦中的事当真,结果愚蠢地自杀了。借指勇而愚蠢的人,也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时的困惑。
成语故事
宾卑聚是齐庄公时的著名勇士。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戴着白绢帽、系红帽带、穿白绸衣、蹬新绢鞋、佩黑剑鞘的彪形大汉冲着他大声呵叱,还往他的脸上吐唾沫。气愤之下,宾卑聚一下子醒了过来,并且再也没有睡着,一个人坐到天亮,心里极为不痛快。第二天他对朋友们说:“我小时候就很勇敢,活到六十岁还从来没有受到过屈辱,现在竟然在梦里别人欺侮。我一定要找到这个家伙,找到便罢,找不到我也不想活了。”说完这些话,他便与朋友们站在大街上,寻找梦中欺负他的人。一连三天没有找到,宾卑聚不胜愤怒,回到家里,拔剑自刎而亡。
其三:公鸡断尾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
【今译】 周景王时,宾孟来到郊外,见有雄鸡自己把尾巴弄断。问侍者,侍者说:“它害怕拿它当祭品去祭祀宗庙,所以自己弄断尾巴。”
成语故事:宾孟到郊外游玩,看见一只公鸡用嘴一根一根地啄掉尾巴上的漂亮的羽毛,感到奇怪,并问侍者公鸡为什么要这样做?
侍者回答说:“它是害怕人们因喜欢他的羽毛而将它杀死作为祭祀用品。”
宾孟听后,急忙回到王宫,对周景王说了这个故事,并进言说:“公鸡都知道舍弃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的美丽,更何况人呢?为了江山社稷的安危,大王您不妨将危及王朝的害群之马尽早除去。”宾孟指的是朝中的大臣分为两派,各自支持景王的一个儿子,他想劝秦王痛下决心,解决这一隐患,又不敢明言,只好用这个故事来暗示劝谕,周景王没有理会宾梦故事的含义,不久便亲尝到了这颗苦果。
【释义】 断尾:断去尾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后以此典形容人因忧谗畏讥,自我隐晦,甘于无用。也指当断不断,反受其害。
【典形】 宾孟鸡、惮牺鸡、断尾、断尾雄鸡、雄鸡断尾、断尾鸡、雄鸡惮为牺。
【示例】
〔宾孟鸡〕 清•王夫之《读甘蔗生遣兴诗》:“李斯犬在难成虎,宾孟鸡全岂似鸾。”
〔惮牺鸡〕 清•程先贞《杂诗》:“请看惮牺鸡,不遣羽毛歆。”
〔断尾〕 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五:“惮往鸡群看断尾,谋新鼠穴梦乘车。”
〔断尾雄鸡〕 宋•苏轼《盐官绝句•僧爽白鸡》:“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雄鸡断尾〕 清• 王士禛《送宗梅岑归淮南》:“雄鸡能断尾,野鹤讵乘轩。”
其四:孔子问乐于宾牟贾
典故出处:《礼记.乐记》周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诫之以久,何也?」对曰:「病疾不得其众.」「咏叹之,淫液之,何也?」对曰:「恐不逮事.」「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对曰:「及时事.」「武坐致右而轩左,何也?」对曰:「非武坐.」「声淫及商,何也?」对曰:「非武音也.」孔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对曰:「有司失其传也.」孔子曰:「唯,丘闻诸苌弘,若非吾子之言是也,若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夫武之备诫之以久,则既闻命矣.敢问迟矣而又久立于缀,何也?」子曰:「居,吾语尔.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邵之治也.且夫武始成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反,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陕,周公左,邵公右,六成而复缀,以崇其天子焉.众夹振焉而四伐,所以盛威于中国;分陕而进,所以事蚤济;久立于缀,所以待诸侯之至也.今汝独未闻牧野之语乎,武王克殷而反商之政,未及下车,则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又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使人行商容之旧,以复其位,庶民弛政,庶士倍禄.既济河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车甲则衅之,而藏之诸府库,以示弗复用.倒载干戈而包之以虎皮,将率之士,使为诸侯,命之曰鞬橐,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散军而修郊射,左射以狸首,右射以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脱剑;郊祀后稷,而民知尊父焉;配明堂而民知孝焉;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籍然后民知所以敬亲.六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如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
回 复: |
|
留言标题: |
2019-9-14 7:53:18 Mr. |

留言内容: |
1 |
回 复: |
|
留言标题: |
2019-9-14 7:53:17 Mr. |

留言内容: |
1 |
回 复: |
|
留言标题: |
2019-9-14 7:52:56 Mr. |

留言内容: |
1 |
回 复: |
|
留言标题: |
2019-9-14 7:52:55 Mr. |

留言内容: |
1 |
回 复: |
|
留言标题: |
2019-9-14 7:52:55 Mr. |

留言内容: |
1 |
回 复: |
|
|
|
|